9月21日,中國婦女兒童肥胖控制專業委員會發布了兒童肥胖篩查共識,指導家長和醫務人員對肥胖兒童進行篩查和治療。
專家強調,兒童期肥胖,比成人肥胖危害更大。會引起性發育障礙,個子矮小,關節壓迫,運動障礙。還有一些過度肥胖的孩子會發生呼吸睡眠暫停,嚴重的會影響記憶力。
苦誰也不能苦了孩子,這是家長的共識。誰家孩子吃不飽、餓著了,反而成了稀奇事。然而,家長們可能并不知道,自己孩子即便是小胖墩,也可能面臨“饑餓”的問題。實際上,偏食、挑食、營養不均衡等情況,都可能造成“隱性饑餓”。當攝入過多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高能飲食時,“隱形饑餓”就很可能與肥胖問題共存。
而隱性饑餓帶來的危害,在中國尚未引起民眾的普遍注意。
“隱性饑餓”問題仍被家長忽視
“隱性饑餓”問題,在我國目前仍被大多數家長所忽視。
傳統的觀點認為,只要人們吃飽,身體自然就健康。但是調查發現,在物質生活豐富的大城市,營養結構失衡導致的營養不良同樣存在。
2016年,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發布了一份臨床營養門診患兒營養狀況調查報告。報告顯示,該院臨床營養門診接診的1844名兒童中,19.1%存在營養不良,“隱性饑餓”更是十分普遍,這一結果讓很多家長難以理解,覺得家里條件都不差,吃啥有啥,孩子怎么還會有營養問題呢?
與“營養不良”這個名詞相比較而言,對于大多數群體來說,“隱性饑餓”是一個相對陌生的癥狀詞匯,其實際是專指與不良的飲食習慣掛鉤的隱蔽性饑餓癥狀。
據央視網報道,隱性饑餓就是指機體由于營養不平衡或者缺乏某種維生素及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同時又存在其他營養成分過度攝入,從而產生隱蔽性營養需求的饑餓癥狀。
據悉,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缺乏仍是目前兒童營養面臨的主要問題。由于一些必需營養素的缺乏,不少看起來吃得不錯的孩子其實處于隱性饑餓狀態。城市兒童中,存在肉、油攝入偏多,糧谷類食物和核心營養攝入不足的雙重營養不良問題。
受“隱性饑餓”影響的人群,其日常飲食中必缺乏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特別是鐵、碘、鋅、維生素A、B等必要元素,并因此而使人體的正常運作“消極怠工”。
“隱性饑餓”的特點并不是營養攝入水平低下,而是營養攝入不均衡,因此這種癥狀的診斷很難在個體中完全確定,患有此類癥狀的個體可以呈現非常健康的身體形態,而不是類似營養不良患者那樣減重、消瘦的體態。
隱性饑餓危害兒童智力正常發育
2014年,中國網在一篇報道中鄭重提出,如果人類飲食中長期包含不平衡的營養元素,該習慣就會導致免疫系統功能及腦力效能低下,并會促使嬰兒在孕產婦患者腹內死亡率的上升,還有可能危害生產中女性患者的生命健康。
由于營養素缺乏不會發生饑餓的感覺,由此造成的危害是長期的。如缺鐵性貧血可使孩子的平均智商低5-8分;缺碘可使孩子平均智商低10-15分;缺鋅可導致偏食、復發性口腔炎、性發育遲緩、注意力不集中等。
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鐘凱對此也表達了認可,他提出,在最重視補充營養的孕婦群體也存在“隱形饑餓”現象。一些沿海地區的孕婦認為自己不會缺碘,所以刻意購買無碘鹽。而調查顯示,最缺碘的群體反而是沿海地區的孕婦。鐘凱強調,缺碘將導致孩子未來智力下降19%。
而在國家高級健康管理師、河南省中醫二附院醫護飲食指導專家朱春蘭看來,隱性饑餓會造成很多隱患,如缺碘導致呆小癥、缺鐵誘發貧血、缺鋅讓人味覺減弱、缺硒對心臟健康不利等。此外,缺鈣易導致骨質疏松、缺葉酸會造成出生缺陷……而很多人認為超重、肥胖的人營養過剩,這其實不對。超重、肥胖反倒是隱性饑餓的高危人群,多是能量營養素攝入過多,但卻可能缺乏微量營養素,有可能還會加劇誘發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
如何對抗隱性饑餓?專家:保證營養元素攝入量
早在2004年,原衛生部副部長王隴德就建言:“解決這些微量元素缺乏的最有效途徑是開展食物強化。”
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也曾向公眾建議增加飲食的多樣性:“健康飲食習慣是對健康狀態的一個長期保證,而健康的飲食習慣就是要確保每日均衡的營養元素攝入量,包括人體必需的微量營養素攝入量。”
而在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馬冠生教授看來關鍵在于吃好五大類食物(谷薯類;動物性食物;奶類、大豆及制品;果蔬;動植物油脂、食用糖、酒類等純能量食物),吃得全面,吃得均衡,飲食多樣,葷素搭配,粗細搭配。”
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學生營養室副主任張倩表示,兒童處于不同年齡段,需要分階段補充各種營養。比如0至6個月的嬰兒,應堅持純母乳喂養,適當補充維生素D及維生素K;7至24個月齡的嬰幼兒,在母乳喂養基礎上,科學添加輔食,不強迫進食,并建議從含鐵豐富的泥糊狀食物開始,逐步多樣;2歲至6歲兒童應保證足量食物攝入,并做到平衡膳食,每天飲奶及足量水;6至17歲學齡兒童要三餐合理、不偏食、貪食,保證鈣、鐵及維生素攝入。
營養包可有效保證營養均衡
事實上,為改善兒童營養狀況,近些年,我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啟動“健康校園”活動等,在學生中開展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等。此外,社會、家庭、學校也都相應采取了許多措施。
例如,以陳春明為首的營養學家團隊,經過長達十余年鍥而不舍的努力,研制出一款以豆粉為基料,添加了中國嬰幼兒普遍缺乏的維生素與礦物質的營養包(嬰幼兒輔食營養補充品)。一天一包,便可達到添加必需的營養素、改變營養缺乏狀況的目標;使用時摻入常用的水狀或糊狀食物(大米粥、面糊、玉米糊等)中,符合喂養者和食用者的飲食習慣。
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食物強化辦公室官網資料,輔食營養補充品來源于輔食營養強化,是一類用于在6-60月齡嬰幼兒輔食中添加的含高密度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補充品,按照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GB22570-2014《輔食營養補充品》,主要原料為大豆、大豆蛋白質、乳類、乳蛋白制品、強化鐵、鈣、鋅、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12、及葉酸等多種微量營養素。其應用已經成為國際上公認的維持嬰幼兒良好營養狀況的有效方式。
關于營養包的功效,江西省銅鼓縣三都鎮中心衛生院和江西省贛州市婦幼保健院曾進行過一次研究,在21例1~3歲幼兒服用營養包兩個月后,采集頭發,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Fe、Zn、Mg、Ca的含量,并與服用前比較發現,結果服用優天力營養包后,幼兒中的微量元素明顯增加。其中,Fe含量最低增加了23.36%;Zn含量最低增加了11.45%;Mg含量最低增加了4.25%;Ca含量最低增加了6.76%。結論優天力營養包可以提高1~3歲幼兒中體內微量元素的含量,并處于相對安全狀態。